第178章(1 / 2)

第178章

伺候在一旁的迎春十分惊恐。

傅蓉微不着痕迹地瞪了她一眼,欣然答应:“好啊。”

姜煦牵了马,许是心情不错,顺便把府里两个孩子也叫上了。

邱允恭的骑术已经算是精纯了,可以自己单骑一匹马,萧醴实在太小,姜煦把他拎在身前。

他们顺着边关的岗哨上了山,高处积雪仍未化开,姜煦熟悉地势,绕到另一侧的背阳处,傅蓉微记不清方向,在山道上差点绕晕,跟在姜煦马后,停下来的时候,傅蓉微偏头一看,眼前豁然开朗,俯瞰山下,一片青葱绿野,河水映着湛蓝的天色,格外澄澈得交织在一起。

萧醴拍手欢呼起来。

一向寡言的邱允恭也看直了眼。

姜煦低头问萧醴:“美吗?”

萧醴连声答:“美极,美极。”

姜煦道:“从前,那是北狄人的地盘,现在,归我们了。皇上要记着,这样美的景,是我们北梁的天下。”

这可正经是他打下的江山。

傅蓉微走这一趟觉得有点累,不过却觉得值了。

姜煦等傅蓉微走到他身边,说:“三日后,我启程南下,你想不想一起?”

傅蓉微惊了一下:“这么仓促?”

姜煦道:“为的就是打一个措手不及,这一战我提前做了些打点,并不凶险,跟我走吧。”

他既然这么说,一定是有把握的。

傅蓉微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,因为她也是想去的。

她点了头,说:“好。”

萧醴到底是年纪小,没能抓住话中的重点,只听明白了他们又要离京。

他急急地问:“你们又要走了?才回来几天呀?这次要走多久?”

邱允恭明白其中意思,神色凝重。

姜煦对萧醴道:“这一次,我们不回来了,到时候接你去看更美的地方。”

萧醴问:“更美的地方是哪里?”

姜煦道:“是高处。”

雾霭蒙蒙,襄州境内,江上驶入了三艘大船,惊动了当地衙门,知府匆匆带人赶去查看情况,人还未到江边,便听得满街的慌乱。

知府挑了一个青壮男人,问道:“到底怎么回事?”

那人哆嗦着道:“水匪,是水匪……哦不不不,不是水匪,他们手里有刀,还穿着战甲……”

不用再问了,知府已经看见了。

森然的兵阵正向他逼近,确实不是乌合之众的水匪。

大旗上的“夏侯”二字猎猎生风。

世人皆知,夏侯一氏忠于前朝,不肯屈服于反贼,全族近百人被戮,唯一位幼子脱逃,受镇北军姜少帅庇护,留住一命。

夏侯老将军擅水战。

沉寂多年的夏侯军威名重现天下。

夏侯新雨从部下的簇拥中走出来,微笑着招呼道:“知府大人,别来无恙,还记得一年前,我就是在这襄州的江畔走投无路,绝望之际,差点自溺于江水中。”

知府颤声道:“你这是要……要反吗?”

夏侯新雨已经来到了他面前,衙役们挥刀警示,他停住了脚步,摆了摆手:“反贼这帽子太大了,我可不敢认。知府大人,我家姜少帅有令在先,入城不伤百姓,你我本该是同袍,我也不愿走到刀兵相向那一步,萧家人的天下,让他们自己去争吧,何苦填这么多无辜之人的性命进来,您说是不是?”

襄州知府眨了眨眼:“镇北军要到了?”

夏侯新雨挑眉道:“上一回,姜少帅回都勤王,快马加鞭用时三天半,你要不要猜一猜,这次会用多久?”

华京的大人们还没在会议上吵出个结果,姜煦装了几天不闻不问的模样,挑了个晚上骤然行动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连夜点了兵马,打开城门,浩浩荡荡南下了。

封子行半夜听到校尉回禀,昏头涨脑的爬起来,追到城门口时,只来得及看到一个尘土飞扬的尾巴。

其他人更是赶不上一点。

楚州城门紧闭,姜煦率兵于城门下,不声不响守了一天一夜,不攻城,不叫阵,翌日天一亮,城门从里面打开,守城的兵士们分列两侧,镇北军年前北狄大捷的喜报仍流传于大街小巷中。

楚州城百姓仍记得几年前,临近年关时镇北军粮草被烧,他们挨家挨户从自己的口粮中省出半缸米,凑了几十车粮食,送去了边关。

无论萧家的皇帝换了几轮,镇北军守关几十年了,他们北边靠近边关的城镇,一代代都记镇北军这些年的庇护之谊。

楚州府衙里的大人们已破罐子破摔。

反正这几年他们与华京没少暗通曲款,就差一个明面上的态度了,昨夜里襄州易主的消息传到,他们各自颓然一声长叹,命人开了城门。

紧接着是冀州、幽州。

不费一兵一卒,姜煦连下三州。

可接下来的路就没那么好走了。

以兖州为中心,豫州和青州都曾是萧磐势力所在,现由曲江章氏的门下弟子管辖,想要拿下来,必须得真刀真枪的干一场。

蜀中的山匪一看这边乱起来了,跃跃欲试也想分一杯羹。他们对山下临近的城镇发动了几次侵扰,官府没空理他们,他们胆子越养越大,肆无忌惮的把局势搅得一团乱。

最新小说: 假千金的恋爱招式(穿书) 抗战: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 重生之项羽崛起 汉末听雨 大明边军 小强逆袭记 [Fate]诀别之时未至 穿到女尊搞基建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,我可造反了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