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6章 口惠而实不至?(1 / 2)

听完海鲤的评讲后,陈凡道:“朱圣有曰:笃,厚也,笃恭,言其不显其敬也。”

“朱圣在《中庸》第三十三篇总注中说,以驯致乎笃恭而天下平之圣。”

“从甲秀这破题来看,文与题之形貌相合,亦就是思理精细,得题之神,气力深厚,文必肖题,笔墨虽未至化境,但亦大为可观。”

好吧,文人都是这个德行,不拽两句,就会让人感觉水平太低。

陈凡的点评其实很简单,薛甲秀小朋友作文很不错,朱熹以理学思维注解《中庸》,将道德修养(如「笃恭」)与文学表达(如「破题」)结合,形成「文以载道」的创作观,,其文章与题目形式内容高度契合,体现出思维缜密、把握题目精髓的能力。

文章气韵雄浑,内容忠实于题旨,虽未达到浑然天成的至高境界,但已堪称佳作。

你看,这么一解释,是不是就有点高中语文老师的那意思了?

可你要直接这么说,大家都觉得你狠LOW。

但引经据典这么一说,薛梦桐和周良弼却又被震撼到了。

他们虽然知道陈凡文章水平不错,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他的能力。

不然也不可能放心将孩子送到弘毅塾来。

但就是这么一句小小点评。

陈凡用《中庸》之评注,点评《中庸》之题,可谓是将经典信手拈来。

这种对经义的理解和应用,在士林中已经蔚为可观。

陈凡并不知道他们两人心中的震撼,而是拿起另一封家书展开读了起来。

周家的家书内容跟薛家的差不多,看到后来,陈凡却突然笑了。

“文瑞,怎生发笑?”海鲤和周薛两人都好奇地打量着陈凡。

陈凡将手里的家书递给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员工老郑。

老郑有些诧异,海公是名满士林的名士,他虽然是洪升的学生,但也就是个小生员,且名气比起陈凡,简直微不足道,陈凡却在这时候把信递给他,他有些错愕。

不过郑应昌只是错愕,但并不怯场。

接过信,郑应昌细细读了一遍,当他看到县试的标题时突然也笑了。

原来,周炳先这次县试的题目是《其为人也孝弟

一章》。

首先,这题出自《论语》,丁班之前一直重点学习的经义就是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,其中尤以《论语》花的功夫最多。

其次在陈凡的《五年县试

三年模拟》卷中,就有一模一样的题目。

当时给周炳先评讲时,郑应昌还记得,因为周炳先当时破题破得不好,被他拎到讲案后罚站,最后还因此留堂重写了。

再看内容。

“惟孝弟远于不仁,而为人之本可识矣。”

郑应昌乐了:“这不是当时我让炳先重写的那篇吗?一字不易啊。”

陈凡整日里跟周炳先这些住校生待在一起,他留堂,陈凡当然知道,记得那天他还曾去看过。

周炳先刚开始时写的破题是:“夫孝弟者,人伦之基也。根植于亲亲,枝叶发乎治平,此圣贤所以重本而达道也!”

翻译过来就是,孝悌(孝顺父母、敬爱兄长)是人际伦理的根本。它扎根于对亲人的关爱,由此生长出治国安邦的宏图,这正是圣贤重视本源、通达大道的缘由。

按道理讲,周炳先原本从孝弟引申到治平,其实还有点东西的。

但这种套路,说白了,就是有点浅显了。

举个例子,周炳先的这种解题思路,就有点像另一个时空中很多网文小说。

套路化,程式化,想要表达的东西浅显、苍白,虽然价值观还算正确,但翻来覆去都是被打压,然后歪嘴一笑,读者已经看得疲惫了。

但反观周炳先改正后的破题,惟孝弟远于不仁,而为人之本可识矣。

最新小说: 开局迎娶鬼新娘,749局找上门 渣混的世界 顾客太多,我炒泡面锅铲冒火星! 被解除婚约,我无敌你后悔什么? 开局透视眼捡漏,九个女总裁为我杀疯了 灵气复苏,你却忙着享受生活 奔跑:开局被白梦妍曝光身份 御兽:从族群底蕴级天赋开始 重生80,赶山狩猎成首富,村花肠子悔青了 无敌仙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