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令大人刚刚让这生童,过几年再来考,到时候便将他录了。
这说明什么?
这说明这生童文章作得好,已经入了县尊的法眼,但县尊大人考虑到对方年纪还小,所以想再磨砺这小家伙几年。
听到俞敬这话,陈凡第一感觉就是:“完了”。
陈凡脑海里立马想到另一个时空中,晚晴状元张謇的经历。
咸丰年间,12岁的张謇参加南通州试,作《视远惟明》赋震惊四座。
但主考官李文安却批复道:“文如苏颋,惜雏凤声清”,最后张謇硬是被逼着三年后再考。
最后张謇在光绪年间中了状元,考官李文安也被士林赞扬,说如果没有当年他对张謇的砥磨,说不定张謇后来也就考不上这个状元了。
狗屎。
在陈凡看来,张謇人家明明有才,《视远惟明》的文章他也看过,绝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。
这样的人,正应该出名趁早。
就因为那李文安的一句话,让人家耽误了三年的时光,偏世人还要赞他“用心良苦”。
现在自己的学生也遇到了这种境遇,偏自己只是廪保,在堂上半句话也不能说的,现如今只能呆着干着急。
可谁曾想,牛蛋这小子,偏就跟他爹一样,身上有股子拗劲。
普通学童,在县令如此说法之后,哪里敢质疑?
可这小子竟然敢把心里话说出来。
就冲这点,陈凡觉得自己以前真是小看牛蛋这个孩子了。
其实陈凡何止是小看了牛蛋。
牛蛋虽然平日里在学堂里不显山不露水,但他回去后,帮家里收拾了渔网、喂养了家禽牲畜,还要打理大棚里的平菇。
一日下来,就算是贺邦泰这样的也比他的生活清省很多,更别提周炳先这些官宦子弟了。
可就算如此,他每日里忙完一切,在家人都已经休息后,还跟其他几乎人家的孩子,就着一盏油灯苦读不辍。
不仅课堂里的知识,他力求日日皆习,别的几乎人家的孩子都回家睡觉了,他还是不睡,拿出从海鲤、郑应昌那借来的书,再读半个时辰方才罢休。
每日里睡觉不足三个时辰,便又要早起帮父母操持家里的事情。
可以说,这个少年,论及学习的自觉性,在弘毅塾中也是首屈一指的。
就在陈凡以为这次县试,牛蛋可能要被耽误时,没想到俞敬竟然还给了牛蛋一线生机。
“大器贵在晚成!”
这个上联其实很简单,但难就难在俞敬之所以出了这个上联,目的是进一步劝解王北辰,让他歇了这次县试的心思。
说白了,这不过是另一种婉拒的方式罢了。
只见王北辰凝眉沉思,并没有第一时间回话。
周围人都替这个小小少年捏了一把汗。
尤其是张邦奇,他看着少年袍子已经浆洗发白,下摆处的颜色还比上身颜色深了一些,知道这是这户人家用了新布在旧衣上接了一段才做了读书人的长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