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初的陕西路地域极为辽阔,东尽殽函,西包汧陇,南连商洛,北控萧关。直至北宋中期,王安石变法将陕西路一分为二,东为永兴,西为秦凤,时人称之陕西二路。
庆历年间,陕西路又在军事上划分五个防区,名为永兴,环庆,秦凤,泾原,鄜延,到王韶开边熙河,又增熙河路,共称陕西六路。
陕西,乃是秦汉唐三朝龙兴之地,更是定都之地。
然而此地历经千百年的战乱,以及过度的开拓,水土流失也极其严重。尤其是盛唐之时,昔日盛唐单单长安便可居百万之众,只是当时全靠全国上贡粮食,布匹等物,尚可维持,直到武则天之时,长安等地水土流失已极其严重,难以负担百万生命,因此除却政治关系之外,又兼长安的确难以供养,才有迁都洛阳之念。
随后盛唐灭亡,五代来临,陕西诸地又逢兵灾不断,水利工程大大损坏,纵使大宋立国,也难以完全恢复。
大宋立国以来,西北党项声势浩荡,几十年以来兵祸不断。陕西诸地接壤西夏地界,又时常有党项劫掠人口,破坏耕田之事,以至边境之地农业荒废。西北边疆无奈唯有大肆砍伐树木,筑寨堡拱卫安防,宋太宗时名将曹玮于镇戎军伐树修缮栅栏八百里,可谓广袤至极。
此后范仲淹相公提出筑寨以守代攻,陕西五路更是大量伐树修缮。先后历经哲宗即位,至当今官家赵佶登基,二者皆对开疆扩土极具雄心壮志,诸路有谄媚者,肆意伐树修缮无用堡寨,只求功业。
多番砍伐之下,陕北植被已不复宋初模样,土地水土流失,风沙侵袭,耕田减少,唯有陕南关中等地尚且富庶。
在北宋初期,陕西延路驻兵十万尚且可靠关中输血,勉强自给自足,然而随着党项的崛起,陕西常规驻军从十万演变至四十五万,每年军资耗费实为天文数字,需以整个大宋国来运输陕西,才可维持驻军需求。北宋中期熙宁年间,神宗便忧虑陕西军需之耗,仅维持一路花销,钱粮绢布便要一千二百万贯。
为此,王安石敛民之财,富国弱民,以举国之力,才解陕西五路军需。
但随着神,哲二宗西北战事,陕西五路已耗尽元气,至当今官家赵佶时,大开熙河,又敛民于财,陕西沿路财政如雪上加霜,民生一片萧条。
如今朝廷又再度大举用兵,共出动二十万大军,就是为了一举震慑四方。
都知道当今天子心高气傲,谁也不敢从中阻拦,因此,为了西北这辆战车启动,诸路转运使绞尽脑汁,大量征收钱财,粮草,绢布,药材,驴马,民夫仅仅是数月之间,就筹集了几十万石粮草,几十万匹绢布,千万贯钱财,药材,驴马无数,更有几十万民夫充当劳役。
然而对于各地的贪官污吏而言,这仿佛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饕餮盛宴,各种手段齐出,敲髓洒膏,势必要从中谋取最大的利益。